為默默奉獻的海上探路先鋒點贊
廣州海事測繪中心測繪人員在應急掃測現場。
“6月,中國首枚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在海南文昌航天中心升空,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成功合龍。大家為這些重點國家工程功臣們歡呼時,我們廣州海事測繪中心測繪工作者在幕后也付出了辛勤的汗水。”7月20日,記者在廣州海事測繪中心采訪時,不由得為這支默默奉獻的交通運輸系統的海上測繪隊伍點贊。
他們以“三化”建設為統領,以科技創新促進轉型升級,以建設人民滿意測繪為追求,全力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和海洋強國戰略;他們憑借精干的隊伍,精良的裝備,精湛的技術、精細的管理繪制出一幅幅安全優質精美的海圖,用智慧、青春和汗水再一次證明了南海測繪尖兵的實力。
服務國家工程 敢于擔當
中國首枚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在海南文昌航天中心升空,作為國內第四座航天城,文昌誕生了中國航天史上的數個第一。“在海洋環境發射火箭,對航道通航環境要求非常高。”廣州海事測繪中心主任何開全向記者介紹到,海南文昌航天城對于優化和完善中國航天發射場布局、推動航天事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清瀾港航道是文昌航天城的重要配套基礎設施,是火箭運輸船的唯一水道,必須確保清瀾港航道通航安全。
廣州海事測繪中心自2013年起,積極支持海南文昌衛星發射基地建設需求,對清瀾港航道實施一年四次的季度掃海測量,全面跟蹤掌握火箭船運輸航行重要通道的水深情況,排查礙航危險,為國家航天建設提供通航尺度等重要資料。僅2016年上半年,就為火箭運輸船等有關部門及時提供精確可靠的測繪成果資料,以及海圖及藍圖40余份,為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做出了應有貢獻,得到上級充分肯定,多次收到解放軍總裝有關部隊的感謝信。
當世界為中國建造史上里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港珠澳大橋工程驚嘆時,人們不會忘記這當中也有海事測繪人的辛勤勞動和默默付出。自2008年港珠澳大橋建設伊始,測繪中心就主動投入到大橋的建設工作中,一直為大橋建設在測量、制圖和水文信息等方面提供種類豐富、現勢準確的測繪數據和成果產品。其中,《港珠澳大橋橋區水域水下結構物掃海調查項目》,獲得了中國測繪學會2011年度優秀測繪工程獎銅獎。僅2016年上半年,廣州海事測繪中心參加港珠澳大橋通航安全工作研討會、論證會、評估、評審會等會議15次,認真落實會議各項決策,完成4項測繪任務,掃測面積5.75平方公里,印刷派發圖紙 2000份,積極配合大橋施工和通航監管,為港珠澳大橋順利合龍提供測繪技術支持,保障了船舶航行安全和港口正常生產。
突發應急救援快速精確
廣州海事測繪中心是華南地區唯一具有出版民用航海圖書資格的官方單位,同時也是目前華南地區最具規模的甲級海上測繪隊伍,負責華南沿海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區50多個開放港口及其航道的周期性測量及160多幅海圖的出版發行。除了為各港航單位及其船舶提供航行安全保障服務外,廣州海事測繪中心還具備高效應急反應機制,負責應急掃海測量,為海區管理和航行安全提供技術支持。
應急掃測,考驗的是行動反應能力和掃測效果,注重“快”和“好”。廣州海事測繪中心始終處于“枕戈待旦”的狀態。因為他們可能隨時接到指令,隨時奔赴現場。
2016 年1至6月,廣州海事測繪中心共啟動完成4次應急掃測任務,包括珠海“肇航933”集裝箱應急掃測、東莞虎門港“粵福隆218”輪落水集裝箱應急掃測、珠江口沙角“珠物103”輪落水集裝箱掃測、珠江口“粵江城89169”沉船應急掃測,掃測面積約60換算平方公里,掃測里程約407公里,掃獲沉沒集裝箱 2個、沉船1艘。應急掃測任務的成功實施,及時消除了事故隱患,保障了水域船舶通航安全。作為江海探路先鋒,不管是江河湖海,只要發生水上重大事故,就會第一時間出現廣州海事測繪人的身影。“6.15”九江大橋應急掃測,馬航370失聯后的海上搜救,超強臺風“彩虹”襲擊湛江后的救援掃測等等,在“急、難、險、重”的情況下,高效優質完成掃測任務已經成為廣州測繪人的新常態。“盡職盡責、使命必達”的應急掃測已成為廣州海事測繪中心響亮的服務品牌。
履職航海保障 積極作為
瓊州海峽客滾輪運輸水域是全國“六區一線”水上交通安全監管重點區域。
為配合瓊州海峽客滾輪運輸安全整治工作,今年以來,廣州海事測繪中心主動服務、積極作為,首次把海口新港納入季度測量范圍,及時把瓊州海峽季度測量水深藍圖和最新海圖派發到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粵海鐵路有限責任公司、海南海事局、湛江海事局等港航單位,有力保障了瓊州海峽客滾輪運輸安全。此外,廣州海事測繪中心還主動服務西沙水域民用碼頭水域建設,完成三沙市趙述島碼頭一期工程港池及航道水深測量、北島碼頭港池及航道水深測量、永興島碼頭導標測量等測繪任務,為碼頭疏浚驗收提供了權威現時的資料,為西沙助航設施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也為廣州海事測繪中心后期開展三沙港口航道圖測繪積累了寶貴經驗。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何建中在廣東中山海事局專題調研智慧海事建設時強調,加快建設智慧海事,推進“放管服”有機結合,提高管理、監管、服務以及依法行政水平。廣州海事測繪中心主動服務,不斷增強與海事系統內各單位的聯系,持續為海事監管和航海保障提供技術支持,助力智慧海事建設。
“我們上半年共完成9項海事系統內部測量任務,為智慧海事建設提供有力的基礎數據支撐。”數據信息中心劉銅仿主任向記者介紹到,廣州海事測繪中心上半年共完成了2016珠江口國家海上搜救演習示意圖制作、南海海區海事網格化管理用圖電子海圖制作(14幅)、深圳西部高速客船航線水域及據報淺點核實掃測、西沙永興島前導標放樣測量、西沙燈塔覆蓋圖等,其中“深圳西部高速客船航線水域及據報淺點核實掃測”項目克服測區水深淺、淺點分布廣、來往船舶密集等困難,調查清楚了18個據報沉船等礙航物的現狀,并及時對海圖進行了全面的更新,確保了高速客船的航行安全。此外,上半年還完成其他測繪服務51項,基本覆蓋廣東、廣西和海南沿海各主要港口,業務范圍包括水深測量、掃海測量、適航水深測量、助航標志測量、控制網測量、專題圖制作等,服務區域涉及綜合港口、集裝箱碼頭、電廠、油氣碼頭、專用航線、游艇碼頭等,大力支持了航運經濟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彰顯了廣州海事測繪中心在華南海洋測繪領域的影響力。